首届CCT中国绿色旅游经济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发表时间:2020-12-01 11:46来源:中国旅游报 5月29日,由全联旅游业商会指导,全联旅游业商会绿色旅游经济研究与促进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专委)主办的首届全联旅游业商会(CCT)中国绿色旅游经济高端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各相关领域的80余位专家学者、有关单位领导、企业家、管理人员及代表齐聚一堂,以“人类生存新模式与绿色旅游经济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什么是绿色旅游经济”“绿色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绿色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三大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为促进绿色旅游经济发展提出真知灼见,并就如何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分享先进理念、技术与经验。论坛由全联旅游业商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徐永志教授主持。 在主论坛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全国工商联绿色发展委员会研究员崔树民、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理事长乔润令等专家、领导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吴必虎认为,广阔的乡村区域是绿色旅游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之一。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应将乡村旅游纳入广义的现代农业范畴,促进乡村旅游产品从简单的观光休闲向深层次的居住旅游转化,以此推动城乡社会交换与乡村绅士化,实现新旧乡土的交融,更融洽地进入有情怀、有温度的绿色后乡土生活时代,并对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乔润令表示,中国已经全面进入真正的绿色发展时代,旅游产业本身天然带有绿色经济的属性,但现阶段的旅游产业总体仍然处在一种粗放、低效的发展状态,并未体现绿色经济的核心理念。以“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实现优质生态资源的价值化、产品化、资本化”为核心抓手,是未来绿色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崔树民认为,旅游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息息相关。当下,旅游业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知识化生态文明大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与国民经济展现出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健康、共创共享的新时代特征。旅游发展应顺应时代大趋势,在智能、安全、健康的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开展具体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最终实现旅游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什么是绿色旅游经济”主题讨论环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玉海教授认为,绿色旅游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为目标,以降低旅游对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基本诉求,以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为动力,以采取绿色治理制度为基本保障的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方式。西南财经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建生教授认为,未来世界的走向是要实现一种与自然界高度和谐的现代化,伴随着深度的绿色化和深度的能源革命,旅游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绿色旅游经济将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呈现出多元创新,但其发展本质上无法脱离乡村发展与食品安全两大关键问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燕琴教授表示,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念,赋予了中国生态旅游区别于西方生态旅游的独特内涵。我国生态旅游有着政府主导的显著特征,并具体形成了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重要产品形态。 在“绿色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主题讨论环节,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汪芳教授分享了由她主持的“黄河流域空间规划视角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项目,她认为,面对黄河流域的复杂环境和问题,应从人地关系出发探讨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配置和城乡区域发展的视角关注流域遗产的地方性特征、整体性协同与系统性耦合,未来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大有可为。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余青教授探讨了旅游风景道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提出坚持遵循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下的合理开发建设,以及智慧化分流、监控及管理,是风景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副秘书长熊昱彤分享了绿发会在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的多个特色项目,同时探讨了气候友好型旅行、可持续旅游、负责人旅游等绿色旅游概念的内涵和特征。 在“绿色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主题讨论环节,绿专委常务副会长单位沐盟科技集团董事长吴家富、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副总裁李霞分别就绿色金融投资、乡村文旅综合体建设运营分享了各自企业的实践与思考,腾讯文旅、山西九维时空、方天圣华科技公司等其他企业界代表也分别针对智慧文旅运营、AR科技景区体验应用等方面发表了各自观点。 论坛尾声,全联旅游业商会秘书长武国樑发表总结讲话,他认为,绿色旅游经济是推动中国旅游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次论坛开创了从政策、理论到产业落地的务实性的全联旅游业商会分会论坛全新模式。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届论坛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政学研企界的沟通交流,为提升会员企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发展理念、战略定位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信心,将推动绿色旅游经济研究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向更加深入的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