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发表时间:2021-07-03 00:33来源:中国旅游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目标,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要抓住这个新机遇、完成这个新要求,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之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领跑产业。 生态旅游业具备三大“领跑”功能。生态旅游契合“不搞大开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指导思想和绿色发展的本质内涵,是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它遵循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认识,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提供生态旅游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新时代的健康产业、幸福产业和美丽产业,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领跑功能。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民众共同的努力,而生态价值观念则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生态旅游是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的旅游,它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释放两大理念,领跑美丽中国建设。其一,释放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旅游累积低碳、绿色的产业发展经验,并将这种经验传导到相关产业,引导其他产业走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促进产业生态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二,释放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旅游通过向大众传播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营造全社会文明旅游、低碳出行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美丽中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丽中国建设是富强和美丽的统一,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伟大工程,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破解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需要淘汰和改造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生态旅游产业可从两方面领跑我国产业的发展:其一,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生态旅游产业将资金吸引到生态领域,缓解过剩产业的危机,引领传统产业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二,成为绿色产业群的引擎。生态旅游产业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全方位发挥关联带动作用,促进生态产业链不断延伸,从而形成产业全覆盖,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和生态主导产业。 美丽中国呈现的是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美好生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旅游产业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优美的生态资源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是产业的生命力所在。因此,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严格履行习总书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指示,成为环境的领跑者。无论是在旅游产业低碳经营运作、生态技术的创新研发方面,还是在生态环境建设、修复和维护方面,生态旅游产业都会是引领产业环境保护的佼佼者,成为搭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平台的领导产业。 要加快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我们应该从破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展开。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六大建设工程: 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发展旅游业要坚持规划先行,并强调“发展高水平旅游业,既要抓硬件,更要抓软件”。可见旅游规划对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不仅要全面对接全域旅游规划,还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进行对接,并率先在全国打造一批优秀的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市(县)、示范城镇和示范乡(村),向全国推广,这样不仅能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全域快速发展,还能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偏远地区的农村和乡镇脱贫致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生态旅游效益考核工程。加快生态旅游的发展需密切关注生态旅游发展的质量,全面做好生态旅游发展效益考核和管理。应完善现有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提升数据资源的获取能力,创新生态环境的监管模式;应构建以旅游生态效率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效益考核体系,并组建全国生态旅游和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汇聚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针对不同尺度和不同区域的生态旅游运营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定期发布相关研究报告,全面指导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应尽快出台一系列生态旅游发展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标准,全方位考核我国各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严格监督生态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绩效管理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新举措。 生态美景建设修复工程。加快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尽快打造一批高质量的自然生态景观和高品质的绿色人文景观。规划一系列乡村美景工程,建设一批生态休闲园、民俗文化园和乡村田园综合体;实施一系列生态城市美景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城市;开发一系列滨江湖泊美景工程,打造集滨水娱乐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水域生态景观;推出一揽子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建成集湿地生态旅游廊道、泊岸休闲旅游廊道、山脉疗养旅游廊道、民俗体验旅游廊道和地方民俗文化旅游廊道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廊道体系;加强山水林田湖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和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使青山常在,空气常新,绿水长流。 生态旅游文化挖掘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对我们在新时代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美丽中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至上、修旧如旧的根本指导思想,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努力保留村庄和城镇的原始风貌,保护好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乡土人情,全力整治农村和城镇的生态环境污染和人文资源破坏,竭力维护各地区的原生态和文化氛围,并融入现代技术进行旅游项目创意设计,使这些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得到传承,并被发扬光大。 生态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加快生态旅游的发展,还需积极推进各地区生态旅游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打造生态旅游精品;要积极引进懂生态、旅游、经济和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信息化建设,补齐旅游服务质量短板,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推进旅游服务质量全民共治、多方参与,改善旅游市场秩序。 生态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加快生态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制定生态旅游道德标准和出台一系列生态旅游惠民政策,号召民众积极参与并推广生态旅游活动;要研究制定一系列旅游及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奖惩政策,鼓励企业低碳化经营、绿色化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健全碳排放交易和金融市场秩序,运用经济杠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和完善生态管理制度体系,如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督查审计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建成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形成公开透明、全社会参与、执法严格的生态监管体系,推动生态旅游从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作者为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 下一篇全域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
|